
醫療衛生領域的第二波財政撥款來了。
01
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下發
各地分配表公布
10月21日,財政部發布“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下達2025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第二批)預算的通知”。

根據通知,該項資金為“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的績效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盤活利用現有場地、給予激勵性獎補、培訓從業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配備安防設施、減免租金等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相關支出。
該項資金不得用于以下方面:基本建設,向家庭和個人直接發放育兒補貼,向托育機構直接發放托位建設補助、運營補助,償還托育機構舉辦人或單位相關債務,人員勞務、工資、福利、津補貼等費用發放,涉及審計、督查等發現問題未有效整改的項目,已從中央基建投資等其他渠道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
各地補助資金合計1.38億元。名單如下:

今年8月,“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下達2025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資金(第二批)預算的通知”發布。根據名單,財政對示范項目補助資金每個1億元,共20億中央財政預算下達。

今年以來,財政部已經連續下發多批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相關補助資金,包括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等。
據賽柏藍器械不完全統計,按照財政部已發布的2025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預算的系列文件,今年以來補助資金合計已超過390億元。

當前,公立醫院正在從“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財政補助資金的重點方向也在發生轉變。如針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預算”的第二批財政補助資金,該預算用于支持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主要聚焦提升市縣級公立醫院診療能力,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動信息化賦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等三方面內容。
此次針對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的補助資金用途中,“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也赫然在列,智慧醫院建設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02
醫療領域百億資金下達
撬動醫療器械基層市場
伴隨國家多批醫療領域支持資金的密集下達,公立醫院改革日益深化,醫療器械行業也隨之產生結構性、系統性變化,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轉型,高端器械替代速度加快,同時優質醫療資源也在加速向基層下沉。
基層醫療是國家補助資金重點流向領域。在今年5月公布的“2025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 (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 )補助資金(二)”中,補助資金合計398800萬元,下達114940萬元,補助方向就包含縣域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高海拔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邊境地區鄉鎮衛生院能力提升、國家醫療應急隊伍建設四大項目。
據國家發改委介紹,2025年統籌各類中央資金約88億元,支持縣級醫院、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推進縣域醫學影像、心電診斷、醫學檢驗、消毒供應、中心藥房(共享中藥房)等5大資源共享中心提標擴能。
今年8月,國家正式啟動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加快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其中重點提升縣域診療服務能力,要求統籌安排各類中央資金,支持約600個縣域醫共體改善基礎條件,配備醫療設備1.1萬多臺(套)。
當前,“十四五”已進入收尾階段,“十五五”期間新的基層醫療衛生發展已在弦上。
根據《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實施方案》,“十五五”期間,國家將支持1000個左右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縣級醫院、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升級,改善縣級公立醫院薄弱科室和鄉鎮衛生院設施設備條件,統籌配置“巡診車+移動手術室”等移動設備,提高面向邊遠地區、山區海島等巡回醫療服務能力。
《鄉鎮衛生院醫用裝備配置標準》已于今年10月1起正式施行,明確了22種鄉鎮衛生院通用醫用裝備配置品目,包括無創血壓測量設備、監護設備、心電圖機、超聲診斷儀等,以及115種鄉鎮衛生院專用醫用裝備配置品目。
專用醫用裝備配置品目覆蓋急診(搶救)室、內(兒)科、外科、口腔科、康復醫療科、眼、耳鼻喉科/五官科、婦(產)科、全科醫療科、血液透析科、皮膚科、檢驗科、公共衛生科/預防保健科、消毒供應室、手術室/麻醉科、放射科等。
在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推進下,基層醫療服務生態迎來結構性變革機遇,醫療器械行業也將在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收獲市場紅利。
